11月25-26日,水土保持学院组织青年教师团队前往怀玉山开展实践教学基地及课程思政建设专项调研活动,并就进一步优化专业课程实习设置,深挖思政育人元素,提升教学育人实效进行了讨论交流,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红色传承与思政融合:重走先辈足迹。在为期两日的调研行程中,教师们首站来到了庄严肃穆的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碑前,集体瞻仰缅怀革命先烈,回顾那段波澜壮阔、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深刻感悟革命先辈为民族独立与解放事业所做出的巨大牺牲与奉献精神。随后参观了方志敏清贫碑及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馆,通过详实史料、珍贵文物,深入了解方志敏同志坚守清贫、为理想矢志不渝的高尚品格,探寻可融入教学的红色精神内核,为课程思政筑牢根基。
自然探索与专业契合:考察生态资源。怀玉山丰富的自然资源是此次调研重点关注对象之一。我院教师实地勘察当地植物种类分布、土壤特质与地质构造,对各类植被生长分布特征、土壤理化性质做详细记录,同时沿着潜在实习线路仔细评估,结合学院树木学、植物学、土壤学等课程实践需求,从科学性、安全性、可操作性多维度考量,筛选出最具教学价值的路线,确保学生能在实习中直观掌握专业知识要点。
基地评估与教学规划:打造优质课程实习。调研团队对怀玉山现有的食宿条件进行细致勘查,评估是否能够保障学生实习期间基本生活需求。教师们围绕课程内容设计、实习线路优化展开深入研讨,结合前期实地考察收获,一致认为怀玉山兼具自然生态与红色文化双重优势,作为实践教学基地,既能满足树木学、植物学、土壤学、生态学、水土保持调查、山水林田湖综合实训等专业课程要求,又能依托红色资源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统一,是不可多得的优质教学实践场所。
此次调研活动为我院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创新课程思政建设开拓思路、积累素材,后续学院将加快推进各课程实习指导书的修编,制定科学的实习方案,助力培养兼具专业素养与家国情怀的高素质人才。(文/鲁向晖 图/曾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