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于 3 月 5 日和 3 月 4 日在北京隆重开幕,水土保持学院师生高度关注全国两会盛况,通过电视、网络、手机等多种渠道收听收看两会相关报道,认真学习两会精神。
3月4日下午,学院组织学生党员代表、团学干部集中观看了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开幕会。3月5日上午,学院领导班子成员、教职工代表、全体学生党员集中观看了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会。师生还以其他方式自行学习两会精神,观看了部长、委员通道实况。师生结合自身实际学习和实际,畅谈对两会精神的理解与体会,反响热烈。
水土保持学院党委副书记 宋友根:作为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员干部,我要认真学习贯彻两会精神,把握时代脉搏,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聚焦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把德育贯穿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全过程,着力帮助学生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正确的价值观念,认真学习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进数字技术与教育管理深度融合,引导学生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需要。结合工作实际,我将在学生思想引领、学风建设、创新创业、就业指导等具体工作方面下功夫、出实招,用心用情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助推学院内涵式发展,为学校建设高水平水利电力特色大学贡献力量,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新时代水保人才而不懈奋斗。
水土保持学院组织员 刘丽平:全国两会不仅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也是我国加快发展,关注民生,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途径。2025年全国两会再次强调“教育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创新人才培养”等关键词,进一步凸显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视。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坚定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心和信心,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指示精神,做好本职工作,贯彻高等教育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高等教育新发展格局,为高等教育发展和国家建设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水土保持学院农水教研室党支部书记 朱绿丹:两会的胜利召开为国家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政府工作报告中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强调让我深有感触。科技竞争日益激烈,人才是关键,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持续深入学习两会精神,以实际行动践行使命担当,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课堂上,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积极学习、认真思考,在知识的海洋中收获成长。鼓励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找准自身定位,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新时代好青年。
水土保持学院农水教研室教师 潘延鑫:作为一名科研人员,我深感两会对科技创新的重视令人振奋!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大基础研究投入,这为我们科研工作者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和更坚实的保障。特别是在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优化科研环境、激励创新人才等方面,政策支持力度显著增强。我倍受鼓舞,将更加专注于本职工作,努力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期待政策的具体落实,进一步激发科研活力,推动科技成果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南方水土保持研究会第二届水土保持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奖者 22级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 罗琬潞: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多次强调水土保持在国家生态安全中的基石作用。全国政协委员林金星教授指出,应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这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学生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新思路。全国两会为水土保持专业学子指明了方向:从政策解读到技术革新,从课堂学习到田野实践,青年一代正以专业之力守护山河,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更多绿色动能。
水土保持学院22风景园林01班 诸葛荣进:作为一名水土保持学院的学生,在两会众多议题中,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这与我们的专业和未来发展息息相关。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强调了绿色发展的重要性,这意味着我们未来的就业前景会更加广阔。我们可以参与到更多的生态工程项目中,如建设生态公园、进行流域治理等。通过学习两会精神,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要紧跟两会的步伐,努力学习,积极实践,为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祖国的绿水青山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文\谢风 图\谢风 刘丽平)
